OBSIDIAN中何时使用标签,何时使用双链

使用 Obsidian 记笔记许多年了,对于标签与双链应该如何取舍一直以来都没有理清楚。

自己有时通过创建一则主题笔记的方式进行分类,有时直接通过打一个标签的方式进行分类。甚至构建了一个较复杂的多层标签体系,但回想却发现只是一味的打标签,很少使用标签去查找笔记。更多的还是使用快速切换(根究笔记标题搜索)来找到所需的笔记。

今天读了一下Obsidian CEO的How I use Obsidian这篇文章,发现他基本只用双链笔记去分类与串联。这进一步加重了“何时需要使用标签”这个疑问。

今天结合AI助手一起梳理思考了一把,我认为基本把这个疑问搞明晰了。

Read more

THINK BIGGER 把想法放大10倍

把目标定在火星,你可能会到月球,但把目标定在月球,你可能连大气层都出不去。

凡事“往大处想”,是谷歌的独特思维模式。佩奇称之为“把想法放大10倍”(10X Thinking)。主张通过设定比常规目标高一个数量级的野心,倒逼团队突破惯性思维,避免渐进式优化,实现颠覆性创新。

“把想法放大10倍”,从老旧思想中跳脱,重新思考:我将如何从头开始?刺激萌生从未有过的想法,将不可能变为可能。

该思维模式常用于目标设定

  • 如果你的产品已经比同行好一倍了,如果能够做到好十倍、一百倍,会是什么效果,能做到吗?
  • 你运营了一个公众号,每天一篇原创,写了两个月了,似乎没什么效果。那么拉长时间的维度,如果你坚持写,写了一年,写了十年,会是什么局面?
  • 定好一个学习目标,无论什么情况,每天花费一个小时在这个领域,半年后看效果。如果不行,十年呢?

关联理论:第一性原理(均强调跳出竞争框架重新定义问题)

MY FIRST POST

print("Hello,I am wenzi")